鑄鐵平臺適用于各種檢驗工作,測量用的基準平面,用于機床機械測量基準,檢查零件的尺寸精度或形位偏差,并作劃線。在機械制造中也是的基本工具。為焊接臺在轉移和使用過程中具有足夠的剛性,需要從焊接臺的材料和結構形式兩方面予以。為臺面的平面度和剛性,選擇厚度為10mm的鋼板作為臺面的基本材料。底座和固定支架等分別采用槽鋼,以焊接臺的強度和剛度要求。整個機架重量40kg,預支撐的大重量100kg。整個焊接臺主要由:固定支架、底座、固定焊臺,可調焊臺、高度調整裝置、角度調整裝置等幾部分組成。
對于通用型焊臺,一般臺面為整體式的平整面或者帶有定位凹槽的平面。該結構簡單,但是無法適應各種形狀多變的工件,對的焊接位置安裝定位困難,操作人員施焊技術難度大。這里將整體式臺面換為由兩部分組裝而成的結構,分別為固定焊臺和可調焊臺。可調焊臺的仰角可調節,進而可以實現對多種復雜形狀的焊件進行安裝和定位,以施焊調節,減輕操作強度。
焊件在焊接前、穩固的安裝在臺面上,在受到焊接應力或者其它作用力時工件不能產生位移,否則將會影響焊接的正常進行和焊接質量。對于工件的夾緊,在兩部分臺面上分別開設長槽孔,配合螺栓1、壓板2和鎖緊螺母4能方便的對工件3進行安裝和定位。工作時將工件的帶固定部分放置于焊臺和壓板之間,通過螺栓連接將工件夾緊。
對于高度的調整,考慮到結構性和操作性,選用類似螺旋千斤頂結構;依靠鎖緊螺母和螺旋副的自鎖特點可以使調節后的高度保持不變。工作過程中,轉動高度調整手輪12,通過調節桿8帶動錐齒輪6轉動,進而使安裝于高度調整絲桿的錐齒輪5轉動,從而實現底座上下移動,實現高度的調整。在高度調整好之后,通過鎖緊螺母14鎖住調整后的高度,從而獲得適宜的高度位置。高度調節范圍為400mm-1000mm。
鑄鐵平臺通常是生產廠家設計構造,在規劃時有些方法大家能夠學習一下:
1、輔筋厚約為平面厚度的2/5~1/2。
2、鑄鐵平臺的高度約為鑄鐵平臺寬度的1/3~1/5。
3、大型鑄鐵平臺平面厚度約為30~35cm,中型鑄鐵平臺大約25cm,小型鑄鐵平臺約為10~20cm之間。
4、主筋高約為鑄鐵平臺平面寬度的1/4~1/5。
5、三條腿的直徑為鑄鐵平臺平面厚度的一倍。
6、三條腿應比筋面高出平面厚度的1/3。
7、主筋厚約為鑄鐵平臺厚度的1/2~3/5。
鑄鐵平臺的刮研技術分析
1、粗刮:若平臺表面比較粗糙、加工痕跡較深或表面嚴銹、不平或扭曲、刮削余量在0.005mm以上時,應先粗刮。粗刮的特點是采用長刮刀,行程教長(10mm~15mm之間),刀痕較寬(10mm),刮刀痕跡順向,成片不重復。鑄鐵平臺機械加工的刀痕掛除后,即可研點,并按顯出的高點刮削。。
2、細刮:細刮就是將粗刮后的高點刮去,其特點是采用短刮法(刀痕寬約6mm,長5mm~10mm),研點分散快。細刮時要朝著方向刮,刮完一遍,刮遍時要成45度或60度方向交叉刮出網紋。當平均研點每25㎡×25㎡上為10~14點時,即可結束細刮。
3、精刮:在細刮的基礎上進行精刮,采用小刮刀或帶圓弧的精刮刀,刀痕寬約4mm,平均研點每25㎡×25㎡上應為20~25點,
4、刮花:刮花的作用一是美觀,二是有積存潤滑油的功能。一般常見的花紋有:斜花紋、燕形花紋和魚鱗花紋等。
鑄鐵平臺的方法有以下幾點:
1、鑄鐵平臺接觸點面積的比率:
鑄鐵平臺工斜面上涂上顯示劑,在不低于其精度等級的平臺上研合,在鑄鐵平臺上顯示出明顯的接觸點,然后用一個50mm×50mm范圍內刻劃有2.5mm×2.5mm的400個小方格的透明薄板,置于鑄鐵平臺工作面的任意位置上,依次觀察每個方格內包含接觸點所占面積的比例,求上述比例數之和,除以4即為所檢測部位的接觸點面積的比率,為取得典型的數值。應在另一位置上測出接觸點面積的比率,求出兩次結果的平均值。
2、鑄鐵平臺平面波動量:
把平面波動儀放在平臺工作面上,沿任意一直線方向移動平面波動儀,移動距離為平臺對角線長度的一半且不應小于200mm,取平面波動儀的指示表(分度值為0.001mm)上在值與小值之差,即為被檢平臺工作面的平面波動量。
3、鑄鐵平臺撓度:
檢測裝置放在鑄鐵平臺工作面上,在不加載荷時,將扭簧比較儀測頭與工作面相接觸(為使測量準確,測頭與工作面之間可放一塊薄量塊)且記下讀數,然后根據表5規定的額定載荷施加力且記下讀數;兩次讀數之差即為鑄鐵平臺工作面在額定載荷下的撓度值。